閉孔疝
來自醫學百科
112.247.109.102(討論)2014年1月26日 (日) 11:59的版本 (以“中文名:閉孔疝{{百科小圖片|bkanz.jpg|閉孔疝}}英文名:obturator hernia ==發病原因== 1.局部薄弱 閉孔管為閉孔疝的發生...”為內容創建頁面)
中文名:閉孔疝
英文名:obturator hernia
發病原因
1.局部薄弱
閉孔管為閉孔疝的發生提供了潛在的通道,但并非一定發生疝只有局部組織薄弱如閉孔膜異常薄弱等在腹內壓的作用下,才有可能形成疝其疝囊可直接通過破裂閉孔外肌突出或在閉孔外肌上方,同閉孔神經和閉孔血管一同穿出閉孔內口亦可在閉孔外肌下方突出。
2.盆底組織退變
3.閉孔管寬大
多見于女性病人,這與女性閉孔管較男性寬大平直有關生理上,由于多次妊娠腹內壓增加,亦可造成女性會陰過于松弛且寬大
4.腹內壓增高
診斷
閉孔疝起病隱匿,局部體征不明顯,多以不明原因的急性腸梗阻入院,故術前診斷困難,誤診率高達70%以上;若結合疾病臨床特點和X線表現是可做出正確診斷的
治療
1.腹部徑路手術 有利于急性腸梗阻的確診、判斷腸管生機及做出相應處理;易于暴露左右閉孔管口;做修補時能妥善保護好閉孔神經與血管。
2.恥骨后腹膜外(Cheathe-Henry徑路)手術 在恥骨上方做橫切口,按同一方向切開腹直肌前鞘,將雙側腹直肌(主要為患側)向外牽引 把腹膜推向頭側火罐網 膀胱牽向足側,將疝囊及其內容物游離出 閉孔管并妥善處理。
3.經閉孔部徑路(腹股溝韌帶下大腿根部切口)手術 病人平臥位,墊高患者臀部 大腿輕度彎曲并內收以放松內收肌群。在 腹股溝韌帶下方股內側腹股溝疝或股疝的經腹股溝部手術。的缺點為手術野狹小,顯露欠佳,解剖困難或有腸壞死時需另加切口。